Celo Gold

Dapp Pocket專欄/DeFi 每週報告, 五月 Week 3 (5/13~5/19)

By Dapp Pocket/ 區塊誌授權轉載

本週摘要

本週 DeFi 平台 dYdX 正式啟用了比特幣永續合約,可望為 DeFi 用戶帶來更多流動性與槓桿選擇;而新的 DeFi 區塊鏈平台 Celo 完成了 Celo Gold 的拍賣募資,共募集 1000 萬美元;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將為 Coinbase 與 Gemini 提供業務合作;以及 Reddit 將在兩個子板塊發行各自的加密貨幣,目前已進入到 Beta 測試。本週大佬觀點為大家節選了一則 Ryan Adams 針對 Reddit 發幣的回應、Vitalik 解釋大戶賣出 ETH 背後意義、以及 JK 羅琳意外爆紅的一篇推文竟然是關於比特幣;本週專家來訪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Strike Protocol 的創辦人馮彥文 Tempo,來跟我們聊聊 Strike Protocol 和他的創業故事。我們的觀點則要來討論 DeFi 的永續合約比起中心化有何優勢?而 Reddit 發幣這件事可能帶來什麼樣的變革?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是指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簡單來說同樣是金融服務,但以去中心化的模式運營,解決傳統金融產業交易速度慢、成本高、易遭駭客攻擊、且會被國家或組織濫用等問題。目前的 DeFi 生態已能提供借貸生息、做空資產、高倍率槓桿操作甚至獨有的閃電貸服務。


作者介紹

  • Raizel / 政大經濟系,被比特幣套牢於是轉而關注 DeFi
  • Thomas / 在波士頓從事晶片設計的 DeFi 愛好者
  • Anderson / Dapp Pocket 創辦人,DeFi 存款 > 銀行存款

(一) 本週大事記

dYdX 正式啟動比特幣永續合約

DeFi 平台 dYdX 上週三在其部落格正式宣布啟動比特幣永續合約,允許美國之外的用戶進行交易,dYdX 稱希望收到更多市場反饋,並於未來幾個月內上線新的永續市場。在過去三週,在 50 多個 Alpha 交易員和合作夥伴的參與下,dYdX 已在市場波動期間進行了壓力測試,收集了 UI 反饋,並增加了做市商訂單簿中的流動性。 dYdX 建議交易者漸進式的增加交易量,緩慢過渡到大筆交易。

MakerDAO:擺脫你對加密貨幣的恐懼吧

日前,DeFi 借貸平台 MakerDAO 在其部落格中發表了一篇關於人們對加密貨幣不了解,以致不敢使用的文章。文內提到加密貨幣行業內充斥著術語、協議和合約,這會引發人的焦慮並導致對加密貨幣的恐懼。但當人們意識到加密技術提供的金融解決方案比傳統金融服務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更有效、更便宜等好處時,擔憂就消失了。文內舉出 80 年代出現的 email 為例,當 email 剛出現時人們也因為難以理解而使其發展緩滿,但終究因為是一個更好的服務終而流行起來。

Coinlist 上的投資者在 12 小時內為 Celo 拍賣灌注了 1000 萬美元

金融應用開源平台 Celo 已於上週二完成其應用代幣 Celo Gold (cGLD)在 Coinlist 的拍賣募資,最終拍賣價格為 1 美元,共拍賣代幣 1000 萬枚。大約 509 位來自世界各國的投資人在 12小時內投注了超越 1000萬美元,cLabs 發言人表示,大多數投資者來自德國,英國,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和越南,平均每人花了19,646.37美元。另外 Celo 也將開放用戶 Staking。

Reddit 啟動區塊鏈積分系統 Beta 測試,僅針對加密貨幣和 FortniteBR 兩個子版塊

Reddit 正式開始測試區塊鏈積分系統,目前僅針對「Cryptocurrency」和「FortniteBR」兩個子版塊發行兩種基於以太坊發行的 ERC20 代幣 MOONS 和 BRICKS。這兩個子版塊目前分別有 100 萬和 130 萬訂閱者。在測試版中,這兩個子版塊的用戶可通過貢獻內容獲得代幣,並可使用代幣投票、打賞和進行代幣轉移。此外,用戶可通過一個叫做 Vault 的平台管理代幣,類似於以太坊錢包,用戶可自行創建 Vault,並使用它查看、消費這些代幣。

其他還有:


(二) 數據指標

本週數據採計自 2020/5/13~5/18,價格擷取時間以下午 8:00 為原則。TVL 指 Total Value Locked,即有多少價值鎖定在該平台中。數據來源為:DeFi Pulse、CoinMarketCap、Maker 官網、Compound 官網、AAVE 官網等。

DeFi 借貸平台規模

DEX 規模


(三) 大佬觀點

Ryan Sean Adams:Reddit 要在以太坊上發幣了,別說我們沒提醒你。

針對 Reddit 即將在兩個子板塊發行基於以太坊的代幣,Mythos 創辦人 Ryan Sean Adams 在其推特上發表看法。他提到 Reddit 是全球第七大瀏覽次的網站、64%用戶介於 18~24 歲。對他來說,這基本上是數百萬 Z 世代立即接獲以太坊錢包。

「以太坊被低估到不可思議。」「別說我們沒提醒你。」

JK Rowling:我不懂比特幣,請為我解釋一下。

哈利波特作者 JK 羅琳日前一則簡單詢問「比特幣是什麼」的推文,出乎意料地立刻引來成千上萬人來向她解釋。其中不乏加密貨幣大佬們的回應:

  • Vitalik Buterin:「比特幣是一種數位貨幣,目前流通量大約 1 ,800 萬顆,雖然背後沒有任何的價值儲備,但它就是有價值,就像收藏品一樣。」
  • 孫宇晨:「眼見為憑,我可以打給你一顆比特幣。」
  • Elon Musk:「其實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大部分的貨幣背後的價值都是來自於中央政府,所以跟這些貨幣比起來,比特幣看起來就可靠多了。」

(四) 專家來訪

DeFi 專家來訪第五集,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Strike Protocol 的創辦人—馮彥文 Tempo,來跟我們聊聊他的 DeFi 創業故事。Strike 是一個建構在以太坊上的 DeFi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協議,將推出 ETH/USDC、BTC/USDC 等交易對的永續合約,以及協議本身的治理代幣 SKE,可以 stake 在平台上賺取回報。Tempo 則是一個橫跨台灣、美國兩地的連續創業家,有很多經驗和見解願意跟我們分享。

Strike 的創辦故事?

2015 年 Tempo 跟夥伴李紹剛開始創業,做過各種不同嘗試。2017 年看到 Cryptokitties,遊戲資產的唯一性觸動了曾做過遊戲開發的 Tempo。研究區塊鏈一段時間後發現 token 才是產業裡最有意思的一環,尤其是財務相關的應用 (當時還沒有 DeFi 的說法),而當時 Compound 才剛冒出頭而已。幾經思考,Tempo 和夥伴決定做一個鏈上的有上限 (capped) 期權交易平台 — Cinch,但是面對缺乏初始流動性、缺乏金融背景等問題,募資不順。碰巧受邀加入幣安加速器,馬上換一個想法,和舊金山幾家會計公司合作,做出適合加密貨幣產業用的會計工具 — Decore。然而加密貨幣會計非常複雜,再加上缺乏衡量標準,服務難以立足。2019 年去大阪參加了 Devcon,發現大多區塊鏈團隊關注的不是作帳工具,而是 Layer 2、隱私、DeFi 等議題。於是 Tempo 和夥伴把注意力拉回 DeFi,觀察到 DeFi 界仍缺乏成功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平台,並推斷這樣的情形可能源自於流動性的限制 — 依照傳統搓合制的做市模式,沒有初始流動性,平台就無法吸引交易者前來交易。參考例如 Uniswap 等自動造市商 (automatic market maker; AMM) 的模式,Tempo 和夥伴決定動手做出基於 AMM 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協議 — Strike Protocol。

Strike 是什麼?

Strike 是一個基於 AMM 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平台,建構在以太坊上,今年主網上線後將提供永續合約 (perpetual swap) 交易,包含 ETH/USDC、BTC/USDC 等四個標的,價格由 Chainlink 的預言機提供。同時,Strike 將發行自己的代幣 SKE,人們可以購買 SKE,並將其 stake 於 Strike 的流動性池裡換取回報。最後,Strike 的治理模式將會走向 DAO,由 SKE 的持有者或是 staker 來投票決定協議中的各種參數。

Strike 有兩個資金池:保險基金 (insurance fund) 和 SKE 的流動性池,分別為第一、第二道防線,當發生「funding payment 為負數」或是「標的跌價太快,來不及清算」的情形時,先由保險基金負責支付,如果保險基金耗盡,才會動用流動性池。

Strike 系統有三種參與者:交易者、staker、keeper。Strike 的交易體驗將和 BitMEX 相似,交易者需要支付 funding rate,永續合約規則基本上相同;stake 的體驗方面,只要系統沒有動用到流動性池,staker 就能獲得穩定回報。Keeper 則是系統仰賴的外部清算者 (套利者)。平台發布之初,缺乏外部清算者,因此系統將會仰賴 Strike 團隊自己的資金來進行清算,直到平台運行模式上軌道為止。

請參考 Strike 官網提供的系統架構圖來進一步暸解。

Strike 和 Uniswap、BitMEX、dYdX 的比較?

Strike 和 Uniswap 的 AMM 都是基於 constant-product curve,也就是流動性池中的交易對代幣數量的乘積恆定,這點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儘管 Uniswap 的交易手續費讓流動性提供者抽成,當代幣價格波動時,流動性提供者可能會淨虧損;Strike 則實現 SKE staker 的獎勵和永續合約交易對標的的價格無關。BitMEX 是中心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平台,我們永遠不知道 BitMEX 自己有沒有參與市場,例如今年 3/12 市場崩跌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有各自的好處和風險,孰優孰劣不一定,Tempo 個人信念是往去中心化做,所以才會有 Strike 的設計。另一個差別在於 BitMEX 是反向合約,Strike 是正向合約,對交易者來說會比較好理解。dYdX 沒有使用自動造市商,走搓合制,等於是把 BitMEX 搬到鏈上,但搓合的環節依舊在鏈下進行,因此還是有中心化的屬性。

關於創業,跟我們分享一道難題和一個反思

Tempo 表示,很難猜到市場想要什麼東西。往往在推出產品前花了很多心思和成本,推出之後市場反應不如預期,被迫思考是否需要放棄。這件事情沒有容易的解法。Tempo 認為,很多人把 lean startup 掛在嘴邊,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會一直這樣講的人可能缺乏實踐經驗。以 messenger 應用為例,Line 有各式各樣的服務被使用者視為基本、理所當然,任何想與其競爭的服務都至少要達到一樣水平的技術和功能門檻,MVP 不好做。有些人提倡做 MVP 時不要開發,Tempo 同意但認為很不容易,因為要將服務推送給上萬人使用後才能顯現價值,要做到這樣的規模就必須花心思成本開發。但 Tempo 也表示,像 DeFi 這樣的新領域,進入門檻比較低、領土上的玩家稀稀疏疏,創業者有較多機會能找到一件事情把它做好。

Tempo 認為,在軟體產業裡,「執行比想法重要」的主流想法是錯的,因為軟體專案的開發、測試、出貨等已經有很棒的方法學,從一個合理的想法出發反而是最重要的 — 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商業模式的合理性。簡單來說,預計定價乘上預計最終用戶數,是否合理。關於想法的合理性分析,Tempo 推薦進一步閱讀 Avichal Garg 和 Andrew Chen。另外,Tempo 描述自己創業前曾在 VC 任職分析師,每天讀案子進行是否有潛力的分類,做了一年後覺得似乎並不困難,但事後回顧,發現不可能只讀商業計劃和投影片就知道是否值得投資。當初創業時也是憑藉一股衝動,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就跳進來做。Tempo 認為有時候資源過多反而是雜訊,例如現在很多創業導師給了很多意見,對創業新手來說不一定有價值。

快問快答

Q:在台灣做 DeFi 創業,有什麼優勢和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沒有優勢。要多跟美國團隊交流。

Q:怎麼看 Eth2 的 staking? 你會參與嗎?將如何參與?

Sharding 是一個錯誤。以太坊基金會應該要放棄實作 sharding,把注意力放在 roll-up 上。一個協議自己應該要負擔整合 layer 2 的工作。

Q:持有最多的 3 個 token?

ETH、BTC、FTT。還有 Aave 的 LEND。想持有更多 DeFi 的代幣可惜沒有,考量到美國的團隊受到證券法的嚴格規範,而 Compound 的治理代幣只是在看風向,一點都不好,要向 Synthetix 那樣直接分紅才有價值。治理代幣要和協議的使用量和利潤掛勾才是好的代幣。只彰顯去中心化治理權力的作法不可信。

Q:在全球 DeFi 領域裡最欣賞的人是?

整個 Synthetix 的團隊,他們就像個不睡覺的機器一直做新功能。相比之下,Uniswap 動作很慢,而 Compound 則快被 Aave 追上了。

Q:美國可能即將要實施負利率了,全球面臨日本化,你覺得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將會如何影響區塊鏈產業的發展?

代幣價格會漲。央行大量印鈔不會帶來通膨,因為全球的金融系統是個連在一起、沒有底的池子,政府發新錢之後,錢投進池子裡不起一點波瀾。投資工具如股票、代幣都會成長。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 Soundcloud !


(五) 我們的觀點

DeFi 新趨勢-去中心化的永續合約

在過去兩年中,加密貨幣衍生品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永續合約,考慮到幣圈玩家們大多是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性格,可以讓用戶自由調整 1~100 倍槓桿的永續合約在交易量上理所當然地成為各類衍生品中最大的。有趣的是,過去提供永續合約服務的平台大多是中心化的交易所如 BitMEX、幣安、OKEx 等等。本週 dYdX 推出的永續合約服務是第一個由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比特幣永續合約,以 DeFi 形式運作的永續合約能夠避免中心化交易所會暴露給用戶的風險。 

以永續合約始祖 BitMEX 為例,BitMEX 就曾在在今年 3月12 日黑天鵝事件中,無預警的切斷清算機制與一切交易搓合。儘管官方解釋為駭客攻擊,但許多人認為他們是為了在幣價快速下跌時省下保險基金支出而故意停機。證據就是,當別家交易所保險金在此次下跌大幅減少時,BitMEX 保險基金反而還增加了 2000多 BTC。由於中心化交易所的清算都是由交易所處理,這類風險事實上與傳統金融界中,公司能在危難時優先考量自身利益而修改規則的弊病十分類似。

相對的,在 dYdX 上,所有帳戶都可以為其他帳戶進行清算動作,甚至還可以在鏈上進行驗證、合約的保險基金帳戶與交易內容也公開接受外界審查。而本週專家來訪邀請到的 Strike 所要做的,是更進一步連用戶交易的環節都以自動造市商的模式搬到鏈上,提供更完美去中心化的永續合約。如果幣圈玩家認為 Staking、存款等較穩但收益幅度不夠是 DeFi 的未盡之地,dYdX 與 Strike 的永續合約在保有上述優勢的情形下提供用戶拉大槓桿的機會,加上比特幣合約能吸引 BTC 族群的資金,很可能是 DeFi 市場加速擴展的一個契機。

Reddit 幣與遊戲結合的新生態系

當加密圈熱烈討論 Reddit 即將發幣的同時,我們注意到另一個有趣的亮點,那就是他們所發幣的兩個子板塊—r/Cryptocurrency 和 r/FortniteBR。在加密貨幣的子板塊推出並不令人意外,但另一個推出的子板塊卻是個線上遊戲社群。Reddit 用戶可以透過貢獻內容收到打賞、與交易來獲得代幣,而代幣可以用來購買特殊會員資格、特殊徽章、打賞與投票。這些作用與獲得方式,與一個遊戲社群有何相關?

有在玩 Fortnite 的朋友肯定還記得今年四月 Fortnite 與 Travis Scott 合作舉辦的一場虛擬演唱會《Astroworld》吧?這場演唱會可說完美結合了線上與線下的娛樂,玩家不需出門即可以感受與朋友(網友)們聚集欣賞演出,還能順便解任務拿紀念道具、更可以上官網下訂演唱會 T-shirt 來穿。在當時,看這場演唱會是免入場費的,購買紀念道具使用遊戲幣,而演唱會 T-shirt 則需要花費美金。而未來,如果 r/FortniteBR 的加密貨幣 $MOONS 整合到遊戲界,那麼從購買道具到生活中的紀念衣服、甚至虛擬演唱會的入場費,都可以用這一種貨幣作為支付;甚至當其他遊戲像是 PUBG(吃雞)、LOL(英雄聯盟)也能整合 $MOONS,也許下一個世代所有線上娛樂之間壁壘都會消除、點對點的裝備交易等等說不定也能實現。在 PUBG 賣掉一組裝備,再用賣得的代幣去買 LOL 的外觀……說不定將不只是想像而已。

而在 Reddit 上開啟 Vault 等於直接開啟一個以太坊錢包,使這兩個數百萬用戶的 Reddit 子板塊用戶馬上成為以太坊用戶。如果這項服務拓展到 Reddit 總共 13 萬個以上的子板塊,這讓人對以太坊的未來充滿期待。


Sponsors

Aave 是一個開源非托管的借貸平台,為用戶提供抵押借款與儲蓄生息的服務。另外也提供閃電貸 (Flash Loan) 讓開發者可以在一筆交易內無需抵押的借款。歡迎透過 TelegramDiscord 或 Twitter 聯繫他們!

Dapp Pocket 是加密貨幣電子錢包 App,讓你方便的支付虛擬貨幣、使用多種 Dapp 和使用 DeFi 存款生息。


本報告非投資建議。感謝收看,喜歡的話請馬上訂閱,於每週二收到 DeFi 每週報告😊

Dapp Pocket專欄/DeFi 每週報告, 2020 四月 Week 3

By Dapp Pocket/ 區塊誌授權轉載

本週摘要

上週末對 DeFi 界不是個假日,Uniswap 與 Lendf.Me 接連遭到重入攻擊,後者損失達史上最高的 2400 萬美元。另一方面,穩定幣則有重大發展,中國央行發起的 DCEP 距離正式上線似乎將進入倒數階段;兩大全球性穩定幣 Libra 與 Celo 各有進展,臉書的 Libra 推出白皮書 2.0 有望解決各國對其壟斷的疑慮,由多個知名 VC 支持的 Celo Gold 也敲定將於 5 月 7 日開放購買。而本週為大家節選的大佬觀點有:Ryan Adams 用戰爭來比喻監管式加密銀行與去中心協議的關係;Compound 創辦人 Robert Leshner 對於 Lendf.Me 違反其著作權發表評論;以及對於時下最夯的 WFH (Work From Home),Dharma 與 Coinbase 的老闆有著完全相反的看法。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是指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簡單來說同樣是金融服務,但以去中心化的模式運營,解決傳統金融產業交易速度慢、成本高、易遭駭客攻擊、且會被國家或組織濫用等問題。目前的 DeFi 生態已能提供借貸生息、做空資產、高倍率槓桿操作甚至獨有的閃電貸服務。


作者介紹

  • Raizel / 政大經濟系,被比特幣套牢於是轉而關注 DeFi
  • Thomas / 在波士頓從事晶片設計的 DeFi 愛好者
  • Anderson / Dapp Pocket 創辦人,DeFi 存款 > 銀行存款

(一) 本週大事記

Uniswap 和 lendf.Me 遭攻擊始末:願 DeFi 世界里沒有 ERC777

04 月 18 日上午 08:58 開始, DeFi 平台 Uniswap 被黑客利用重入漏洞實施了攻擊。大約 24 小時後,於 04 月 19 日(昨天)上午 08:45,又一知名 DeFi 平台 Lendf.Me 被以類似的手段實施了攻擊。

攻擊的原理是:攻擊者通過以太坊上少有 token 使用的 ERC777 的 transferFrom() 回調機制,利用在內部調用_callTokensToSend() 回調函數劫持交易 , 並在真正更新餘額的_move() 函數之前進行惡意攻擊。

在 Uniswap 的攻擊案例中,攻擊者利用此漏洞消耗盡 Uniswap ETH-imBTC 池約 1,278 個 ETH。而在 Lendf.Me 中,攻擊者則是利用它來任意增加內部 imBTC 抵押金額,並通過從其他可用的 Lendf.Me 交易中借入 10 多種資產(總價值約 2,524 萬美元)。

Source: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461365073330.htm

dForce 創辦人:正與交易所和執法機構合作追查駭客,「我們不會被打倒」

dForce 創辦人楊民道在一篇公開的文章中回顧了此次攻擊事件,他表示在當日早上 9 點團隊發現異常後,立即臨時關停 Lendf.Me 和 USDx 合約,並關停網站並展開調查,目前正試圖與駭客溝通並全力追回被盜資金。民道同時公開了追回被盜資金及後續解決該事件的幾個措施,包括:1. 聯繫了頂級安全公司,對 Lendf.Me 進行更全面的安全性評估;2. 與合作夥伴一起制訂解決方案,對系統進行資本重組,「雖然我們遭遇了攻擊,但不會就此被打倒」;3. 正在與主流交易所、場外交易商和執法機構合作,調查該情況,扣留被盜資金並追查黑客。

Source: https://www.chainnews.com/news/636723865284.htm

Libra 白皮書 2.0:為了迎合合規機構要求,Libra 都做了哪些改變?

近期 Libra 發佈白皮書 2.0 版本,在最新的版本中可以看到Libra似乎已經向監管機構做出了讓步,一直堅持想要做一個籃子穩定幣的 Libra 終於鬆口,並明確表示將要迎合合規的需求。新版白皮書有以下四點重點更新:第一,在多幣種穩定幣的基礎上,還將提供單一幣種穩定幣;第二,通過一個強大的合規框架來增強 Libra 支付系統的安全;第三,放棄未來向無許可制度的過渡,同時保持其關鍵的經濟屬性;第四,在 Libra 儲備中設建一個強有力的保護措施。

Source: https://zombit.info/libra-white-paper-2/

Celo 透過 Coinlist 的公開拍賣將於 5 月 7 日舉行,Celo Gold 起拍價為 12 美元

金融應用開源平台 Celo 將於 5 月 7 日透過 Coinlist 公開出售其應用代幣 Celo Gold(cGLD),此次拍賣的起始價為 12 美元,底價為 1 美元。同時,cGLD 應用代幣的總供應量為 10 億枚,按照底價 1 美元的估值,Celo Gold 將估值約 10 億美元。Celo 在去年 8 月完成 3000 萬美元融資,主要投資人包含加密貨幣基金 a16z crypto 和 Polychain、Dragonfly Capital。除了 Celo Gold 以及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 Celo Dollar,該團隊還開發了一錢包,用戶可通過電話號碼將 Celo Dollar 轉賬給沒有安裝錢包的用戶。

Source: https://www.chainnews.com/news/447749221004.htm

傳統美元將受威脅?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開放測試錢包 APP,數位人民幣上線倒數中

據中媒報導,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BC)正在對央行數位貨幣 DCEP 進行錢包的內部測試。這是中國自 2019 年透露將推出官方版的虛擬貨幣以來,其 DCEP 距離上線正式進入倒數階段。中國數位貨幣(Dig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DCEP)已開始執行試點計畫。根據測試版 APP 的截圖顯示,DCEP 錢包將支援數位資產兌換、管理、交易記錄查詢等功能,同時也支持掃描支付、轉帳、收付款、手機晶片支付等基礎行動支付的功能。

Source: https://www.abmedia.io/chinese-state-owned-bank-releases-test-app-for-central-banks-digital-currency/

Atomic Loans 在比特幣網絡上發展 DeFi

Atomic Loans 是一家致力於在比特幣網絡打造 DeFi 系統的新創公司,於本月 14 日獲得由舊金山的 Initialized Capital 牽頭的種子輪融資,募集到了 245 萬美元。該公司支持者還有 ConsenSys、摩根溪、Bison Trails 等等。據其公告,Atomic Loans 的協議可以提供比特幣與以太坊借貸市場雙向互通的服務,即用戶可以抵押 BTC 在非監管平台上,並借出 Dai 與 USDC 等穩定幣。

Source: https://decrypt.co/25569/venture-capitalists-bet-big-on-defi-coming-to-bitcoin

Compound 正式啟用治理代幣 COMP,已獲 Coinbase Custody 支持

Coinbase Custody 是 Coinbase 底下提供貨幣託管的服務。開放金融貨幣市場協議 Compound 於上週四正式啟用其治理代幣 COMP,目前 Coinbase Custody 也已經啟動了對 Compound 治理的支持,包括開放託管 COMP 和各類 cTokens。去年 11 月,Compound 獲得了 25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據該公司首席執行官 Robert Leshner 今年 2 月所說,Compound 權力下放給社群的過程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漸擴大社群參與治理的能力。

Source: https://www.theblockbeats.com/news/15487

幣安推出「Binance Smart Chain」測試網,支持智能合約、與以太坊兼容

據稱加密貨幣交易所 Binance 官方公告,幣安即將啟動一個以太坊兼容的區塊鏈系統,其平台幣 Binance(BNB)作為原生代幣。根據幣安官網最新公告的白皮書,該系統名為 Binance Smart Chain,在引入智能合約功能下幾個最大的特色如:

  • 與虛擬機(EVM)兼容,支持所有現有的以太坊工具以及如何的交易費。
  • 原生的跨鏈通訊。
  • 原生的鏈上治理,基於 21 個驗證節點的 DPoS(代理權益證明)。

Source: https://www.abmedia.io/binance-is-launching-a-new-ethereum-compatible-blockchain-binance-smart-chain/

(二) 數據指標

本週數據採計自 2020/4/14/~4/20,價格擷取時間以下午 2:00 為原則。TVL 指 Total Value Locked,即儲存在該平台中的資產總值,是觀察平台規模很好的指標。數據來源為:DeFi Pulse、CoinMarketCap、Maker 官網、Compound 官網、AAVE 官網等。

DeFi 借貸平台規模

DEX 規模

Dai APR

Coin & Token Value

(三) 大佬觀點

Ryan Sean Adams:幣安挑戰以太坊,這是加密銀行與貨幣協議的戰爭

針對日前幣安推出智能鏈,Mythos 創辦人 Ryan Sean Adams 在其推特上引述了他曾撰寫過的一篇文章。文內指出,幣安、BitMex、BlockFi 等加密銀行 (交易所) 與免許可的貨幣協議如 Maker、Uniswap、Compound 勢必會有一場戰爭,因為他們的終極目標是相同的。雙方都用加密貨幣作為流動性媒介,但差異在於加密銀行是閉鎖式經營-需要許可的服務;而貨幣協議則使用開源平台與開放式經營-免許可的服務,人人可用。

Ryan 在結論中提到,他認為這場戰爭最後可能會由加密銀行合併貨幣協議告終。他認為這兩方將會在競爭過程中有著更多合作般的互動,而兩者終將依同成長,並且最後的戰爭會導向開放式金融對決傳統金融-也就是加密貨幣對上法幣;Bank 對上 Bankless。

Robert Leshner:一個項目如果竊取別人的著作權,那麼他們大概沒能力或沒意願去考慮到安全性

借貸平台 Compound 創辦人 Robert Leshner 日前針對 Lendf.Me 遭到攻擊發表意見。他語帶戲謔的說道,一個沒有自己的專家來開發智能合約的專案,反而是去竊盜或仿製別人有著作權的 code,這樣的專案基本上不會在意安全性。「希望開發者和用戶能從這次 Lendf.Me 攻擊事件學到一課。」

Brendan Foster:我很懷疑遠距工作這件事

一種政策兩樣情,日前借貸平台 Dharma 創辦人 Brendan Foster 在一篇推文中表達了他對於遠距工作的質疑。他指出一個簡單的邏輯:如果從來沒人認為在戀愛上遠距離會和能見面一樣好,那麼憑什麼工作上大家卻都認為遠距沒有不好?

Brian Armstrong:居家隔離滿開心的

另一方面,Coinbase 創辦人 Brian Armstrong 轉推了一篇 Andrew Wilkinson 的推文,文內提到遠距工作有助於他與家人相處時間、週五的睡眠時間、還有環境吵雜問題也減少了。而 Brian 的態度從他的回應中清晰可見:Same。

(四) 專家來訪

DeFi 專家來訪第一集,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沛理科技 (Pelith) 創辦人 — 陳品,來跟我們聊聊他的最新專案 “客家財經” 和分享其對 DeFi 的看法。2015 年時陳品透過挖礦進入區塊鏈的世界,透過接案積累區塊鏈開發經驗,接著創辦 Pelith,自 2018 年 8 月成立至今已推出超過 12 個區塊鏈產品。

什麼是客家財經 Hakka Finance?

與時下大多 DeFi 公司或 DeFi protocol 瞄準指數成長的巨大專案不同,客家財經想另闢蹊徑,創造一個抽象的品牌,旗下將會囊括非常多 DeFi 小產品,各自提供不同的價值,在長尾市場裡聚沙成塔。因此,與 Compound、MakerDAO 的單一明確主題不同,客家財經將能靈活因應市場需求作嘗試,目標是成為 DeFi 界的投資銀行,並通過 DAO 實現品牌和所有子產品的鏈上治理。

客家財經目前已推出的產品有哪些?

  • 「Fulcrum 緊急脫逃裝置」,在 bZx 被攻擊後的流動性危機裡,提供存戶單鍵贖回 iToken (以 iETH 為主) 的服務。
  • 「DeFi 手冊」,想成為 DeFi 界的維基百科、操作手冊、教科書,提供 DeFi 開發人員快速查詢所有常用的 DeFi protocol、interface 和 usage。

即將推出的產品呢?

  • 針對 MakerDAO 系統性風險的 DeFi 保險,以雨天基金的方式對沖 emergency shutdown 的黑天鵝事件,相比之下,現有的 DeFi 保險協議只對沖價格波動與穩定幣脫錨,而 Nexus Mutual 則是屬性較為廣泛的行業互助會,所有人共用一個保險池。
  • 在以太幣價格上發行的結構型基金,推出債券、ETF、基金等中風險的商品,促進 DeFi 市場上的風險級別多元化。
  • 低流動性版的投資協議,投資標的為低流動性的數位資產,給願意接受較長贖回期的投資人提供更高的利率,並增加 DeFi 生態系的穩定性。

快問快答

Q:簡短解釋重入攻擊、Lendf.Me 被駭的攻擊手法,並提供你的看法?

在 EVM 上,當一個合約呼叫另一個合約的函數時,等同將執行權限交棒。若接棒的合約帶有惡意,則可能回頭呼叫交棒合約的其他函數,在先前執行環境尚未收尾的情況下導致危險。Lendf.Me 這次被駭的攻擊手法是,在平台合約尚未來得及扣款的情形下,攻擊合約持續呼叫平台合約的提款函數,將資金池榨乾。儘管 Lendf.Me 使用 (照抄) 的是純粹針對 ERC-20 設計的 Compound V1 的合約,但卻接受屬於 ERC-777 代幣的 imBTC 作為抵押品,導致嚴重的安全漏洞。

Q:對「DeFi 金融危機有可能是 DeFi 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常態」的說法,你怎麼看?

確實有可能,因為 DeFi 領域的發展仍有太多未知數,再加上 DeFi 市場本質上排拒人為介入,所以無法照搬傳統市場的熔斷機制。但是,這是 DeFi 領域的 feature 而不是 bug,因為 DeFi 的目標就是成為不受人為、人治因素影響的金融系統。儘管成本沈痛,對 DeFi 產業發展來說可能是無可避免的。開發方可以注意的是謹慎經營團隊文化。

Q:三句話總結以太坊 2.0?

以太坊 2.0 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擴容方案。它與其他做高 TPS 鏈的最大差異在於,其他的鏈做到的是常數級別的擴容,例如將 TPS 從 x 提升到 10000x;以太坊 2.0 想做的是複雜度級別的擴容,將 TPS 從 x 提升到 x 平方。長線來看,以太坊 2.0 才是終極的解法。

Q:在全球 DeFi 領域裡最欣賞的人是?

特別敬佩 iearn.finance 的創辦人 Andre Cronje,他以個人的力量快速迭代出很多很有用的 DeFi 協議和產品,可以說是以太坊可組合性的代言人。可惜因為與社群的紛爭,Cronje 已從 DeFi 開發工作裡退休。

Q:持有最多的 3 個 token?

首先是以太幣,原因自明。第二個是 KNC,也就是 Kyber Network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平台幣,先前黑客松獲獎時恰好在價格相對低點得到 KNC,巧逢 KNC 上架 Coinbase Pro 時的大漲。最後,我持有各式各樣 DeFi 協議推出的 token,例如 Compound DAI、Fulcrum DAI、Aave DAI 等,對我來說就像存款的存條一樣。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 Soundcloud

(五) 我們觀點

DeFi 平台接連遭駭,作為用戶和開發者該怎麼辦?

上週末兩天之內連續發生了兩起駭客攻擊事件,雖然 Uniswap 攻擊事件相對損失金額少,但 dForce 底下的 Lendf.Me 平台遭竊史上最高的約 2500 萬美元。本週 DeFi 專家來訪邀請的陳品也提到,這次受到攻擊的智能合約其實都是受過專家審計的,卻還是遭到攻擊。加上 2 月的 bZx 閃電貸事件、3 月的 0 Dai 拍賣事件,DeFi 領域似乎充斥著駭客攻擊的風險。

相較於傳統金融,DeFi 還像是剛出生的小嬰兒,其技術和應用還在快速成長中,現階段肯定有較高多技術面的風險。然而,我們現今所使用的各種科技,哪個不是這樣學中錯、錯中學慢慢茁壯的呢?有句話說,風險從來不是來自投資標的,而是你對投資標的的不了解。作為用戶,我們應該做的是慎選能信賴的營運團隊,例如從 TVL 可以看出平台規模、參考 DeFi Score 上提供的許多指標、好的協議也會有清楚的白皮書或文件讓你了解其原理,總之多花時間去了解你所投資的項目並做好資產分散;作為開發者,我們是這領域的先驅,不能只是盲目使用別人的程式或把責任都丟給外部專家把關,我們認為必須花時間正確的設計協議和充足的測試、詳細了解使用的每塊 DeFi lego、不斷吸取別人的教訓並改進、並做好風險控管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DeFi 作為金融服務與新科技的結合,獲利時大賺、跌倒時大賠都不令人意外,我們認為應該保持的心態是-大膽的發想,戒慎恐懼的實作。

談談 DeFi 開源程式和著作權保護

在 Lendf.Me 攻擊事件後,Compound 創辦人 Robert Leshner 的發言令人感到好奇,使用開源 (Open Source) 程式竟然會違反著作權?開源通常是為了能讓其他開發者使用並創造更好的程式,或讓別人能貢獻其力協助改進程式,是一個共好的精神。當然,也不代表可以隨意讓人使用自己的智慧財產,一般來說會有使用條款(Licence)作為限制,像是 MIT, GPL 等。比較嚴格的條款會限制他人做商業使用時需符合一些條件,像是其衍生程式也必須開源,如沒有遵守當然是會違反其著作權。

Compound 的程式碼並沒有使用任何 License,而是完全保留其著作權只開放私人使用,商業使用則沒有明確說明,讓希望使用其程式碼的人無所適從。你可能會問,那為什麼要開源?因為這是 DeFi 協議取得公眾信任最好的方式,透過公開程式碼證明沒有在其中藏有後門,並讓大家共同確認其安全性,另外也讓其他開發者了解其運作方式方便做整合。我們可以理解 Compound 的作法,但還是希望更多人將其程式以通用的 License 開放出來,讓大家能基於其上開發更好的程式, 藉此能更快速的趕上傳統金融產業。畢竟如果有所謂的 DeFi 護城河,那應該是程式其上搭建的服務和死忠用戶,這些才是無法輕易被複製的。反之作為一位開發者,尊重別人程式的著作權是再基本不過的事。


Sponsors

Dapp Pocket — 加密貨幣支付和理財 App

本報告非投資建議。

訂閱 DeFi 每週報告,立即掌握全球 DeFi 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