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king

Dapp Pocket專欄/DeFi‌ ‌每‌週‌報‌告,‌ ‌七月‌ ‌Week‌ ‌1 ( 7/1~ 7/7 )

By Dapp Pocket/ 區塊誌授權轉載

親愛的 DeFi 愛好者們,

本週隨著 COMP 挖礦機制調整,BAT 不再是套利者的最佳選擇。而 Curve 首席執行官提到 Yield Farming 是更健康的 ICO,我們的觀點進一步為您分析 Yield Farming 優勢是什麼。

本週新聞還有混幣平台 Tornado 即將組建 DAO 和發幣,保險協議 Nexus Mutual 上線新的 Staking 模型,以及 Maker 討論改動穩定幣抵押借 Dai 模式。大佬觀點部分將與您分享 V 神對於火熱的流動性挖礦市場的看法、Visa 的加密首席 Cuy Sheffield 對 CBDC 的觀點,以及 Bankless 的 Ryan Adams 對 DeFi 代幣下的全新註解。

上週六適逢美國獨立紀念日,因此訪談暫停一週。下週將採訪 mStable 創辦人及 CEO James Simpson。


什麼是 DeFi?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是指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簡單來說,同樣是金融服務,但以分散管理權、資訊透明、基於區塊鏈的方式經營,解決傳統金融產業交易速度慢、成本高、易遭駭客攻擊、且會被國家或組織濫用等問題。目前的 DeFi 服務已經有借貸、合成資產、衍生性產品甚至獨有的閃電貸服務。


作者介紹

  • Raizel / 政大經濟系,被比特幣套牢於是轉而關注 DeFi
  • Thomas / 在波士頓從事晶片設計的 DeFi 愛好者
  • Anderson / Dapp Pocket 創辦人,DeFi 存款 > 銀行存款

(一) 我們的觀點 | 流動性挖礦是更好的 ICO 模式嗎?

近來 Compound 借貸即挖礦模式火熱,短短一個月內,光是最佳套利模式就幾經更新,從循環借放 USDT、BAT、到現在的 Dai。這種流動性挖礦(Yield Farming)的發幣模式也引起了圈內大佬許多正反兩面的討論。從投機角度來看,Compound 的 R. Leshner 就曾公開警告循環借貸高波動性資產的危險性,以太坊的 Vitalik 也多次跳出來強調 DeFi 的套利模式不可能長期存在。而從發幣的角度來看,Curve 的 M. Egorov 描述的「更健康的 ICO 模式」則令人好奇,因為我們都見證過 ICO 泡沫的破裂。那麼流動性挖礦與 ICO 又有何異同?

首先,本質上流動性挖礦與 ICO 都是不受監管的募資方式,對投資者來說是沒有保障的。並且其 Token 或服務是依賴智能合約運作,可能會有合約漏洞或駭客攻擊的風險。另外,流動性挖礦還可能發展出高風險的套利管道,例如前陣子出現的 BAT 約 30% 高借貸利率顯然就不合常理。就這些面向,流動性挖礦與 ICO 皆有其風險,是投資者必須注意的。

那流動性挖礦比起 ICO 有那些優勢呢?我們認為有以下四點:

  1. 已上線的服務:許多 ICO 最後會失敗,是因為打從一開始團隊就沒有擬定好可行的計畫,甚至什麼都沒準備就來框錢。流動性挖礦模式即使退好幾步講,也都有已經上線的服務和智能合約。
  2. 可審計的使用量:因為流動性挖礦模式其服務已上線,所以你可以透過其鏈上交易量、TVL 等可觀數據判斷其服務好壞。
  3. 長期的發幣計畫:Compound 在流動性挖礦開始前就已制定好完整的發幣計畫,包括並明確定出發行數量、將發幣日程拉長至四年等,能避免一頭熱的用戶快速囤積 Token 所引發的泡沫。因為投機客永遠都存在,而投機行為往往是資產泡沫化的開端。
  4. 鼓勵用戶參與和治理:如果說 ICO 是讓用戶有機會賭一把,看這個平台是否確有價值,流動性挖礦更像一種鼓勵用戶使用平台服務的機制,將價值回饋給參與平台發展的用戶手中。Compound 模式下,用戶不需要憑空猜測 COMP 的預估價格在哪,而是可以依照過去平台運作的成績判斷其應有的價值,再依此決定應該投資多少在流動性挖礦中。並且,挖礦的同時,用戶也獲得治理 Compound 的權利,甚至可以參與規劃未來發幣政策。

(二) 本週大事記

Compound 平台上的 Dai 是總流通量的 2.7 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根據 Dai Stats 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流通的 Dai 總量大約 1.48 億顆。但是 Compound 網站上呈現的 Dai 總鎖定資產卻高達 4.01 億顆 Dai。事實上,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狀況,與 Compound 的流動性挖礦有很大的關係。不少人會藉由同時參與「放款」與「借款」的方式,最大化挖礦收益。

但自從 Compound 通過治理提案 011,改為按照借貸市場的「資產規模」來分配 COMP 的借貸挖礦。由於 Dai 的借款與放款利率 (當時) 大約在 4% 左右,並且是目前 Compound 鎖定資產規模最大的幣種,用戶紛紛轉而操作 Dai。

Curve 首席執行官:流動性挖礦的激勵機制是一種「健康的 ICO 替代方案」

Curve Finance 首席執行官Michael Egorov 在「超越共識 Beyond Consensus」系列的第一期直播中表示,DeFi 流動性挖礦的火爆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甚至在開發 Curve 之前,就認為激勵用戶幫助協議是代幣最有價值的應用方向,這是一種相比於 ICO 來說更健康的替代方案。必須一提的是,在 DeFi 世界中是 Synthetix 首先開創了這些激勵機制,目前已被眾多專案效法。

混幣平台 Tornado Cash 計劃於本月中旬啟動 Tornado 基金,可能將發行代幣

以太坊混幣平台Tornado Cash 正在與 OpenLaw (The LAO 背後的項目)合作創建 Tornado 基金,計劃於 7 月中旬啟動,用於投資 Tornado Cash 工程師開發 Tornado Cash v3,並助其發展成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以太坊隱私保護技術。Tornado Cash 目前沒有推出代幣,在 v3 中可能會引入 (目前尚未最終確認)協議級別的代幣來對 Tornado Cash 網絡進行治理。如果 v3 包含代幣機制,Tornado 基金將會發展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 DAO。

以太坊互助保險 Nexus Mutual 推出新的 Staking 質押系統

以太坊互助保險 Nexus Mutual 宣布推出新的 Staking (質押)系統,平台用戶可以在其認為安全的合約上進行質押,並獲得相應獎勵。質押者(Stakers)無需再像舊系統中那樣排隊等待獎勵,每個特定智能合約中都會按比例分配質押獎勵。Nexus Mutual 表示,該 Staking 系統允許同一筆 NXM (Nexus Mutual 的原生代幣)存款同時質押在多份合約上,以最大化潛在回報。

Maker 社區準備發起新提案,以清除穩定幣抵押資產的脫錨風險

Maker 社區發起一項名為錨定穩定模塊(Peg Stabilization Module,PSM)的預先改進提案,目前該提案正在進行提案前的討論中。PSM 模式與使用穩定幣作為 Dai 的抵押品非常相似,以 USDC 為例,如果有用戶想抵押 USDC 來借 Dai,PSM adaptor 會在債務上限額度內直接以 1:1的比值產生 Dai 來借出;如果有用戶要用 Dai 來兌換 USDC,則 PSM adaptor 會在 USDC 庫存足夠的情況下 1:1 兌出 USDC,並銷毀 Dai。提案認為這樣的模式會讓 Dai 更具流動行和穩定性。

其他還有:


(三) 數據指標

本週數據採計自 2020/06/30 ~ 07/05,價格擷取時間以下午 5:00 為原則。TVL 指 Total Value Locked,即有多少價值鎖定在該平台中。數據來源:DeFi Pulse。

借貸平台規模

DEX 規模


(四) 大佬觀點

Vitalik Buterin:長期看來,DeFi 投報率不會超越傳統金融

針對目前炙手可熱的 Yield Farming,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在推特上提醒用戶這些無法持續到長期。他提到許多花俏的產品都是短期的,事實上,許多 DeFi 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比較枯燥乏味的:給予世界上每一個人接觸加密貨幣的機會並給予相當於通膨率的利息。

Ryan Sean Adams:DeFi 代幣就像 S&P500 指數型基金 

Bankless 提倡者 Ryan Sean Adams 日前發表一篇有趣的推文。他提到 KNC 是 Kyber 的代幣,也就可以視為一種以 ETH 做支付單位,建構在以太坊上的金融資產。如果用股市來比喻,AAPL(蘋果公司股票)是一種以美元為支付單位,建構在美國的金融資產。那麼:以太坊就是美國、ETH 就是美金、DeFi 代幣們就是 S&P500 了。

Cuy Sheffield:央行數位貨幣(CBDC)將領導下個世代的支付模式

Visa 集團的 Crypto Head,Cuy Sheffield 日前在一則推文中表達他對 CBDC 的看法。他說 CBDC 將會是未來貨幣與支付最重要的趨勢之一,無論任何人個人的意見為何,事實就是全球性的利益就在其之中。


社群活動

Eth2 in the Web

  • 講者:Cayman – Technical Lead at ChainSafe
  • 時間:July 10, 10:00 AM‐11:00 AM
  • 主辦:Taipei Ethereum Meetup

Sponsors

Aave 是一個開源非托管的借貸平台,為用戶提供抵押借款與儲蓄生息的服務。另外也提供閃電貸 (Flash Loan) 讓開發者可以在一筆交易內無需抵押的借款。歡迎透過 TelegramDiscord 或 Twitter 聯繫他們!

Dapp Pocket 是加密貨幣電子錢包 App,讓你方便的支付虛擬貨幣、使用多種 Dapp 和使用 DeFi 存款生息。


本報告非投資建議。感謝收看,喜歡的話請馬上訂閱,於每週二收到 DeFi 每週報告😊 另外本週還有台北以太坊社群主辦的 Eth2 in the Web,有興趣了解以太坊 2.0 的朋友不要錯過喔。

Dapp Pocket專欄/ DeFi 每週報告, 六月 Week 1(2020 5/27~6/02)

By Dapp Pocket/ 區塊誌授權轉載

Dear DeFi 愛好者們,

ETH 價格過去一週不斷上漲,MKR 更是爆漲 30% 以上,但相信大家並不意外。

DeFi 借貸平台不斷推陳出新,Uniswap Market 讓你使用 Uni Token 放貸,新的穩定幣聚合協議 mStable 上線。Eth2 Schlesi 測試網宣告關閉…但新的 Witti 測試網馬上啟動了!Eth2 的發展持續前進。而眾所矚目的 Polkadot 測試網終於上線。

這週因為和訪談者時間上沒有對好,所以專家訪談暫停一週,請大家見諒。但我們為大家做了 Staking 的專題研究,相信將在 2020 年帶給以太坊巨大的改變 🚀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是指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簡單來說同樣是金融服務,但以分散管理權的模式運營,解決傳統金融產業交易速度慢、成本高、易遭駭客攻擊、且會被國家或組織濫用等問題。目前的 DeFi 生態已能提供借貸生息、做空資產、高倍率槓桿操作甚至獨有的閃電貸服務。


作者介紹

  • Raizel / 政大經濟系,被比特幣套牢於是轉而關注 DeFi
  • Thomas / 在波士頓從事晶片設計的 DeFi 愛好者
  • Anderson / Dapp Pocket 創辦人,DeFi 存款 > 銀行存款

(一) 我們的觀點

向用戶發幣,DeFi 平台的新趨勢?

借貸平台 Compound 與自動造市商 Balancer 皆在本週公布,將要向用戶空投平台的治理型代幣。從各方面判斷,這都是個雙贏的決策。對用戶而言,參與 DeFi 平台的用戶可以免費獲得代幣,使其投資報酬更高,在經濟價值之外也得到參與平台發展與決策的權力;對平台而言,可以在早期吸引到更多用戶和資金,且空投對象都是自身平台早期用戶,意味著這些人對自己平台的未來是比較有信心的,較不容易一接到空投就拋售兌現導致幣價貶值,也使用戶更願意留在平台內。這樣的空投對用戶、平台與整個生態環境都十分理想,很可能成為未來各大 DeFi 平台或甚至新創公司效法的模式。


(二) 本週大事記

借貸平台 Aave 的 Uniswap Market 啟動

DeFi 借貸協議 Aave 宣布正式啟動 Uniswap Market。 Uniswap 是知名去中心化自動造市商,為平台提供流動性的用戶會從平台中拿到 UNI Token,而 Aave 將支持 這種 UNI Token 做為抵押品,流動性提供者可以將其抵押在 Uniswap Market 獲得流動資金。Aave 團隊提到,透過擴增穩定幣供給,這個次級貨幣市場將教會我們代幣化(Tokenization)的價值如何擴大整個 DeFi 的市場規模。

邁向去中心化的最後一哩路,Compound 發行治理代幣 COMP

Compound 執行長羅伯特·萊什納(Robert Leshner)在上週三(27日)發布的新聞稿中宣佈,為了創建一個堅不可摧的開放式協議,並消除單點故障的問題,開發團隊決定發行治理代幣 – COMP,創造一個由代幣持有者所組織的社群,賦予社群提案、表決、實施等對協議進行更改的權限,藉此取代目前開發團隊的中心化治理。

隨後,團隊又在 29 日公開其中 42.3% 代幣的分發方式:「借貸即挖礦」。在總數 1000萬個當中的 423 萬個 COMP 將會免費分發給使用協議的放貸者和借貸者。

穩定幣聚合協議 mStable 首個版本已部署到以太坊主網

穩定幣聚合協議 mStable 宣佈首個版本已部署到以太坊主網。這是一個可以通過注入其他穩定幣(如 DAI、USDT、USDC),以鑄造 mStable 協議中穩定幣(如 mUSD)的智能合約系統,使用者也可以銷燬 mUSD 以贖回其他穩定幣。mStable 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佈協議代幣 Meta (MTA),以協調 mStable 治理和確保系統免受套利損失。用戶可以使用 Meta 進行質押、提案、投票,還可以收取贖回費、爲脫錨資產恢復價值。mStable 還將分配一部分 Meta 代幣獎勵早期貢獻者。

Balancer Labs 開始向流動性提供者每週分發 14.5 萬 BAL 代幣

非託管自動造市商 Balancer 宣布將於世界標準時間 6 月1 日凌晨 00:00 開始,向Balancer 池的流動性提供者分發治理代幣BAL,每週將分發總量為 14.5 萬的BAL 代幣,每年總計達 750 萬 BAL 。此舉的目標是為早期採用者提供經濟動機、促進增長流動性並參與到治理流程。

Dharma 開源 Layer 2 點對點支付擴容方案 Tiramisu 的概念實現

上週三,借貸平台 Dharma 宣布開源點對點支付二層擴容解決方案 Tiramisu。 Tiramisu 由一組 Solidity 智能合約和一個附帶節點組成,會跟蹤系統中所有帳戶的狀態,並通過狀態機強制執行每個狀態轉換,以確保所有更新都是一致的。如果無效的狀態轉換通過,Tiramisu 將持續審核傳入的區塊,並自動構造並提交欺詐證明以更正這些錯誤。

Polkadot is live!候選鏈「CC1」正式啟動,但投資人還需要再等等

前以太坊聯合創辦人兼 Polkadot 的發起者 Gavin Wood 於昨日在 Medium 上發佈 Polkadot 的第一個候選鏈「CC1」正式啟動的消息。Gavin Wood  在文中強調,CC1 只是「候選鏈」,並不是 Polkadot 的主網,因此,其代幣 DOT 還不能進行轉移,且如果技術上有優化必要,開發團隊可能還會推出第二(甚至第三)個候選鏈。但 Gavin Wood 透露,團隊基本上希望「CC1」能被選為 Polkadot 區塊鏈的最終版本。

Facebook 的 libra 錢包由 Calibra 更名為 Novi

Facebook 主導的 Libra 加密貨幣項目仍在進行中,但 Calibra 將不再存在,因為在上週,Facebook 宣布已將自己的 Libra 錢包更名為 Novi。Novi Financial 負責人和 Libra 的聯合創始人 David Marcus 也在一則推文中表示:「很明顯, Libra 和 Calibra 產品之間的混亂比我們想要的還要多」。日後 Novi 將作為獨立應用程式提供,也將整合到 Facebook 的 Messenger 和 WhatsApp 服務。當 Libra 網絡主網啟用後,Facebook 計劃在部分地區發布 Novi,並提供跨境支付。

其他還有


(三) 數據指標

本週數據採計自 2020/5/26 ~ 06/01,價格擷取時間以下午 8:30 為原則。TVL 指 Total Value Locked,即有多少價值鎖定在該平台中。數據來源:DeFi Pulse

DeFi 借貸平台規模

DEX 規模


(四) 大佬觀點

Ryan Sean Adams:我曾經認為以太坊是一種科技…

Mythos 創辦人 Ryan Sean Adams 在推特上發表他對以太坊認知的改變。他說如果以前問他什麼是以太坊,他會以「以太坊是一種……的科技」回答。而現在同樣的問題,他則會改口以「以太坊是一種……的社會系統」作回應。耐人尋味的文字也讓留言中有人幫忙補充,以太坊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允許其他人以自己的創新蓋過自身先前創新的平台。

Robert Leshner:我對 Compound 而言一點都不重要,反而您才比較重要

去中心化借貸平台 Compound 創辦人 Robert Leshner 日前在其推特上提到,有位社群成員問他為何不在推特上發表 Compound 最新的更新與消息?他回答,去中心化的關鍵就是「我不該顯得重要」,協議不需要創辦人的任何干涉就能運行。「但少了你就無法運行了,所以趕快準備好來操作 Compound 吧」。

ConsenSys:提到 Eth2,大家最好奇的部分是什麼?

區塊鏈軟體公司 ConsenSys 在其官方推特上開了一個投票,調查人們對於 Eth2 最好奇的部分是哪個。選項有質押(Staking)、分片(Sharding)、執行環境和從 Eth1 的轉化。在接近 900 個投票中,最後是質押票數最多 (44.2%)。


(五) Eth2 專題 – Staking

什麼是 Staking?

  • 在將採用 POS (Proof-of-Stake) 共識模型的 Eth2 (以太坊區塊鏈 2.0) 中,以 Staking 就是將自己的以太幣質押進驗證節點 (validator node) 裡,你的以太幣就會起到幫忙驗證 Eth2 區塊的作用,並且得到報酬。質押的幣越多,則越有機會真正參與驗證,得到的報酬也就越高。
  • 與 POS 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比特幣 (Bitcoin) 採用的 POW (Proof-of-Work) 共識模型,這種共識模型將驗證區塊並獲得獎勵的權力分配給有電腦運算資源的人,也就是俗稱的挖礦。

Staking 的收益?

  • Eth2 Staking 能為以太幣持有者帶來被動收益,目前年化報酬率估計約為 10%。
  • 可以用 Staking Rewards Calculator 算算看質押多少以太幣能換得多少報酬。

如何參與 Staking?

  • 想成為正式的驗證者,需要在存款合約中存放至少 32 ETH,生成私鑰,並運行一個節點。節點也就是一台運行 Eth2 程式的機器,目前有很多團隊實作了 Eth2 程式,像是 PegaSys Teku
  • 如果不想運行自己的 client 的用戶,則可以透過 Staking 服務提供商像是 Codefi Activate 等,在該平台存入 32 ETH 以上的以太幣後由該伺服器管理驗證節點。
  • 如果你沒有 32 ETH,也可以加入 Staking Pool (質押池) 與其他人的資金合併以達到質押門檻。 

Staking 的風險?

  • 若選擇成為正式的驗證者,由於以太幣仍屬波動性資產,加上質押在驗證節點中的以太幣無法立即取出脫手 (如同時提領人數多,需要等待一段排隊時間;若不用排隊則約需 18 小時才能取出),在幣價走低期間收益或許無法補足跌價。
  • 若參與 Staking Pool,用戶理因能隨時提出質押的以太幣,但要注意各質押池的設計,如果該平台會託管你的以太幣,就有經營者跑路或被駭等風險。

何時上線?

預計將在 2020 年上線。

推薦延伸閱讀


Sponsors

Aave 是一個開源非托管的借貸平台,為用戶提供抵押借款與儲蓄生息的服務。另外也提供閃電貸 (Flash Loan) 讓開發者可以在一筆交易內無需抵押的借款。歡迎透過 TelegramDiscord 或 Twitter 聯繫他們!

Dapp Pocket 是加密貨幣電子錢包 App,讓你方便的支付虛擬貨幣、使用多種 Dapp 和使用 DeFi 存款生息。


本報告非投資建議。感謝收看,喜歡的話請馬上訂閱,於每週二收到 DeFi 每週報告😊Subscribe

Dapp Pocket專欄/DeFi 每週報告, 五月 Week 3 (5/13~5/19)

By Dapp Pocket/ 區塊誌授權轉載

本週摘要

本週 DeFi 平台 dYdX 正式啟用了比特幣永續合約,可望為 DeFi 用戶帶來更多流動性與槓桿選擇;而新的 DeFi 區塊鏈平台 Celo 完成了 Celo Gold 的拍賣募資,共募集 1000 萬美元;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將為 Coinbase 與 Gemini 提供業務合作;以及 Reddit 將在兩個子板塊發行各自的加密貨幣,目前已進入到 Beta 測試。本週大佬觀點為大家節選了一則 Ryan Adams 針對 Reddit 發幣的回應、Vitalik 解釋大戶賣出 ETH 背後意義、以及 JK 羅琳意外爆紅的一篇推文竟然是關於比特幣;本週專家來訪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Strike Protocol 的創辦人馮彥文 Tempo,來跟我們聊聊 Strike Protocol 和他的創業故事。我們的觀點則要來討論 DeFi 的永續合約比起中心化有何優勢?而 Reddit 發幣這件事可能帶來什麼樣的變革?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是指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簡單來說同樣是金融服務,但以去中心化的模式運營,解決傳統金融產業交易速度慢、成本高、易遭駭客攻擊、且會被國家或組織濫用等問題。目前的 DeFi 生態已能提供借貸生息、做空資產、高倍率槓桿操作甚至獨有的閃電貸服務。


作者介紹

  • Raizel / 政大經濟系,被比特幣套牢於是轉而關注 DeFi
  • Thomas / 在波士頓從事晶片設計的 DeFi 愛好者
  • Anderson / Dapp Pocket 創辦人,DeFi 存款 > 銀行存款

(一) 本週大事記

dYdX 正式啟動比特幣永續合約

DeFi 平台 dYdX 上週三在其部落格正式宣布啟動比特幣永續合約,允許美國之外的用戶進行交易,dYdX 稱希望收到更多市場反饋,並於未來幾個月內上線新的永續市場。在過去三週,在 50 多個 Alpha 交易員和合作夥伴的參與下,dYdX 已在市場波動期間進行了壓力測試,收集了 UI 反饋,並增加了做市商訂單簿中的流動性。 dYdX 建議交易者漸進式的增加交易量,緩慢過渡到大筆交易。

MakerDAO:擺脫你對加密貨幣的恐懼吧

日前,DeFi 借貸平台 MakerDAO 在其部落格中發表了一篇關於人們對加密貨幣不了解,以致不敢使用的文章。文內提到加密貨幣行業內充斥著術語、協議和合約,這會引發人的焦慮並導致對加密貨幣的恐懼。但當人們意識到加密技術提供的金融解決方案比傳統金融服務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更有效、更便宜等好處時,擔憂就消失了。文內舉出 80 年代出現的 email 為例,當 email 剛出現時人們也因為難以理解而使其發展緩滿,但終究因為是一個更好的服務終而流行起來。

Coinlist 上的投資者在 12 小時內為 Celo 拍賣灌注了 1000 萬美元

金融應用開源平台 Celo 已於上週二完成其應用代幣 Celo Gold (cGLD)在 Coinlist 的拍賣募資,最終拍賣價格為 1 美元,共拍賣代幣 1000 萬枚。大約 509 位來自世界各國的投資人在 12小時內投注了超越 1000萬美元,cLabs 發言人表示,大多數投資者來自德國,英國,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和越南,平均每人花了19,646.37美元。另外 Celo 也將開放用戶 Staking。

Reddit 啟動區塊鏈積分系統 Beta 測試,僅針對加密貨幣和 FortniteBR 兩個子版塊

Reddit 正式開始測試區塊鏈積分系統,目前僅針對「Cryptocurrency」和「FortniteBR」兩個子版塊發行兩種基於以太坊發行的 ERC20 代幣 MOONS 和 BRICKS。這兩個子版塊目前分別有 100 萬和 130 萬訂閱者。在測試版中,這兩個子版塊的用戶可通過貢獻內容獲得代幣,並可使用代幣投票、打賞和進行代幣轉移。此外,用戶可通過一個叫做 Vault 的平台管理代幣,類似於以太坊錢包,用戶可自行創建 Vault,並使用它查看、消費這些代幣。

其他還有:


(二) 數據指標

本週數據採計自 2020/5/13~5/18,價格擷取時間以下午 8:00 為原則。TVL 指 Total Value Locked,即有多少價值鎖定在該平台中。數據來源為:DeFi Pulse、CoinMarketCap、Maker 官網、Compound 官網、AAVE 官網等。

DeFi 借貸平台規模

DEX 規模


(三) 大佬觀點

Ryan Sean Adams:Reddit 要在以太坊上發幣了,別說我們沒提醒你。

針對 Reddit 即將在兩個子板塊發行基於以太坊的代幣,Mythos 創辦人 Ryan Sean Adams 在其推特上發表看法。他提到 Reddit 是全球第七大瀏覽次的網站、64%用戶介於 18~24 歲。對他來說,這基本上是數百萬 Z 世代立即接獲以太坊錢包。

「以太坊被低估到不可思議。」「別說我們沒提醒你。」

JK Rowling:我不懂比特幣,請為我解釋一下。

哈利波特作者 JK 羅琳日前一則簡單詢問「比特幣是什麼」的推文,出乎意料地立刻引來成千上萬人來向她解釋。其中不乏加密貨幣大佬們的回應:

  • Vitalik Buterin:「比特幣是一種數位貨幣,目前流通量大約 1 ,800 萬顆,雖然背後沒有任何的價值儲備,但它就是有價值,就像收藏品一樣。」
  • 孫宇晨:「眼見為憑,我可以打給你一顆比特幣。」
  • Elon Musk:「其實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大部分的貨幣背後的價值都是來自於中央政府,所以跟這些貨幣比起來,比特幣看起來就可靠多了。」

(四) 專家來訪

DeFi 專家來訪第五集,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Strike Protocol 的創辦人—馮彥文 Tempo,來跟我們聊聊他的 DeFi 創業故事。Strike 是一個建構在以太坊上的 DeFi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協議,將推出 ETH/USDC、BTC/USDC 等交易對的永續合約,以及協議本身的治理代幣 SKE,可以 stake 在平台上賺取回報。Tempo 則是一個橫跨台灣、美國兩地的連續創業家,有很多經驗和見解願意跟我們分享。

Strike 的創辦故事?

2015 年 Tempo 跟夥伴李紹剛開始創業,做過各種不同嘗試。2017 年看到 Cryptokitties,遊戲資產的唯一性觸動了曾做過遊戲開發的 Tempo。研究區塊鏈一段時間後發現 token 才是產業裡最有意思的一環,尤其是財務相關的應用 (當時還沒有 DeFi 的說法),而當時 Compound 才剛冒出頭而已。幾經思考,Tempo 和夥伴決定做一個鏈上的有上限 (capped) 期權交易平台 — Cinch,但是面對缺乏初始流動性、缺乏金融背景等問題,募資不順。碰巧受邀加入幣安加速器,馬上換一個想法,和舊金山幾家會計公司合作,做出適合加密貨幣產業用的會計工具 — Decore。然而加密貨幣會計非常複雜,再加上缺乏衡量標準,服務難以立足。2019 年去大阪參加了 Devcon,發現大多區塊鏈團隊關注的不是作帳工具,而是 Layer 2、隱私、DeFi 等議題。於是 Tempo 和夥伴把注意力拉回 DeFi,觀察到 DeFi 界仍缺乏成功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平台,並推斷這樣的情形可能源自於流動性的限制 — 依照傳統搓合制的做市模式,沒有初始流動性,平台就無法吸引交易者前來交易。參考例如 Uniswap 等自動造市商 (automatic market maker; AMM) 的模式,Tempo 和夥伴決定動手做出基於 AMM 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協議 — Strike Protocol。

Strike 是什麼?

Strike 是一個基於 AMM 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平台,建構在以太坊上,今年主網上線後將提供永續合約 (perpetual swap) 交易,包含 ETH/USDC、BTC/USDC 等四個標的,價格由 Chainlink 的預言機提供。同時,Strike 將發行自己的代幣 SKE,人們可以購買 SKE,並將其 stake 於 Strike 的流動性池裡換取回報。最後,Strike 的治理模式將會走向 DAO,由 SKE 的持有者或是 staker 來投票決定協議中的各種參數。

Strike 有兩個資金池:保險基金 (insurance fund) 和 SKE 的流動性池,分別為第一、第二道防線,當發生「funding payment 為負數」或是「標的跌價太快,來不及清算」的情形時,先由保險基金負責支付,如果保險基金耗盡,才會動用流動性池。

Strike 系統有三種參與者:交易者、staker、keeper。Strike 的交易體驗將和 BitMEX 相似,交易者需要支付 funding rate,永續合約規則基本上相同;stake 的體驗方面,只要系統沒有動用到流動性池,staker 就能獲得穩定回報。Keeper 則是系統仰賴的外部清算者 (套利者)。平台發布之初,缺乏外部清算者,因此系統將會仰賴 Strike 團隊自己的資金來進行清算,直到平台運行模式上軌道為止。

請參考 Strike 官網提供的系統架構圖來進一步暸解。

Strike 和 Uniswap、BitMEX、dYdX 的比較?

Strike 和 Uniswap 的 AMM 都是基於 constant-product curve,也就是流動性池中的交易對代幣數量的乘積恆定,這點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儘管 Uniswap 的交易手續費讓流動性提供者抽成,當代幣價格波動時,流動性提供者可能會淨虧損;Strike 則實現 SKE staker 的獎勵和永續合約交易對標的的價格無關。BitMEX 是中心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平台,我們永遠不知道 BitMEX 自己有沒有參與市場,例如今年 3/12 市場崩跌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有各自的好處和風險,孰優孰劣不一定,Tempo 個人信念是往去中心化做,所以才會有 Strike 的設計。另一個差別在於 BitMEX 是反向合約,Strike 是正向合約,對交易者來說會比較好理解。dYdX 沒有使用自動造市商,走搓合制,等於是把 BitMEX 搬到鏈上,但搓合的環節依舊在鏈下進行,因此還是有中心化的屬性。

關於創業,跟我們分享一道難題和一個反思

Tempo 表示,很難猜到市場想要什麼東西。往往在推出產品前花了很多心思和成本,推出之後市場反應不如預期,被迫思考是否需要放棄。這件事情沒有容易的解法。Tempo 認為,很多人把 lean startup 掛在嘴邊,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會一直這樣講的人可能缺乏實踐經驗。以 messenger 應用為例,Line 有各式各樣的服務被使用者視為基本、理所當然,任何想與其競爭的服務都至少要達到一樣水平的技術和功能門檻,MVP 不好做。有些人提倡做 MVP 時不要開發,Tempo 同意但認為很不容易,因為要將服務推送給上萬人使用後才能顯現價值,要做到這樣的規模就必須花心思成本開發。但 Tempo 也表示,像 DeFi 這樣的新領域,進入門檻比較低、領土上的玩家稀稀疏疏,創業者有較多機會能找到一件事情把它做好。

Tempo 認為,在軟體產業裡,「執行比想法重要」的主流想法是錯的,因為軟體專案的開發、測試、出貨等已經有很棒的方法學,從一個合理的想法出發反而是最重要的 — 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商業模式的合理性。簡單來說,預計定價乘上預計最終用戶數,是否合理。關於想法的合理性分析,Tempo 推薦進一步閱讀 Avichal Garg 和 Andrew Chen。另外,Tempo 描述自己創業前曾在 VC 任職分析師,每天讀案子進行是否有潛力的分類,做了一年後覺得似乎並不困難,但事後回顧,發現不可能只讀商業計劃和投影片就知道是否值得投資。當初創業時也是憑藉一股衝動,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就跳進來做。Tempo 認為有時候資源過多反而是雜訊,例如現在很多創業導師給了很多意見,對創業新手來說不一定有價值。

快問快答

Q:在台灣做 DeFi 創業,有什麼優勢和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沒有優勢。要多跟美國團隊交流。

Q:怎麼看 Eth2 的 staking? 你會參與嗎?將如何參與?

Sharding 是一個錯誤。以太坊基金會應該要放棄實作 sharding,把注意力放在 roll-up 上。一個協議自己應該要負擔整合 layer 2 的工作。

Q:持有最多的 3 個 token?

ETH、BTC、FTT。還有 Aave 的 LEND。想持有更多 DeFi 的代幣可惜沒有,考量到美國的團隊受到證券法的嚴格規範,而 Compound 的治理代幣只是在看風向,一點都不好,要向 Synthetix 那樣直接分紅才有價值。治理代幣要和協議的使用量和利潤掛勾才是好的代幣。只彰顯去中心化治理權力的作法不可信。

Q:在全球 DeFi 領域裡最欣賞的人是?

整個 Synthetix 的團隊,他們就像個不睡覺的機器一直做新功能。相比之下,Uniswap 動作很慢,而 Compound 則快被 Aave 追上了。

Q:美國可能即將要實施負利率了,全球面臨日本化,你覺得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將會如何影響區塊鏈產業的發展?

代幣價格會漲。央行大量印鈔不會帶來通膨,因為全球的金融系統是個連在一起、沒有底的池子,政府發新錢之後,錢投進池子裡不起一點波瀾。投資工具如股票、代幣都會成長。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 Soundcloud !


(五) 我們的觀點

DeFi 新趨勢-去中心化的永續合約

在過去兩年中,加密貨幣衍生品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永續合約,考慮到幣圈玩家們大多是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性格,可以讓用戶自由調整 1~100 倍槓桿的永續合約在交易量上理所當然地成為各類衍生品中最大的。有趣的是,過去提供永續合約服務的平台大多是中心化的交易所如 BitMEX、幣安、OKEx 等等。本週 dYdX 推出的永續合約服務是第一個由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的比特幣永續合約,以 DeFi 形式運作的永續合約能夠避免中心化交易所會暴露給用戶的風險。 

以永續合約始祖 BitMEX 為例,BitMEX 就曾在在今年 3月12 日黑天鵝事件中,無預警的切斷清算機制與一切交易搓合。儘管官方解釋為駭客攻擊,但許多人認為他們是為了在幣價快速下跌時省下保險基金支出而故意停機。證據就是,當別家交易所保險金在此次下跌大幅減少時,BitMEX 保險基金反而還增加了 2000多 BTC。由於中心化交易所的清算都是由交易所處理,這類風險事實上與傳統金融界中,公司能在危難時優先考量自身利益而修改規則的弊病十分類似。

相對的,在 dYdX 上,所有帳戶都可以為其他帳戶進行清算動作,甚至還可以在鏈上進行驗證、合約的保險基金帳戶與交易內容也公開接受外界審查。而本週專家來訪邀請到的 Strike 所要做的,是更進一步連用戶交易的環節都以自動造市商的模式搬到鏈上,提供更完美去中心化的永續合約。如果幣圈玩家認為 Staking、存款等較穩但收益幅度不夠是 DeFi 的未盡之地,dYdX 與 Strike 的永續合約在保有上述優勢的情形下提供用戶拉大槓桿的機會,加上比特幣合約能吸引 BTC 族群的資金,很可能是 DeFi 市場加速擴展的一個契機。

Reddit 幣與遊戲結合的新生態系

當加密圈熱烈討論 Reddit 即將發幣的同時,我們注意到另一個有趣的亮點,那就是他們所發幣的兩個子板塊—r/Cryptocurrency 和 r/FortniteBR。在加密貨幣的子板塊推出並不令人意外,但另一個推出的子板塊卻是個線上遊戲社群。Reddit 用戶可以透過貢獻內容收到打賞、與交易來獲得代幣,而代幣可以用來購買特殊會員資格、特殊徽章、打賞與投票。這些作用與獲得方式,與一個遊戲社群有何相關?

有在玩 Fortnite 的朋友肯定還記得今年四月 Fortnite 與 Travis Scott 合作舉辦的一場虛擬演唱會《Astroworld》吧?這場演唱會可說完美結合了線上與線下的娛樂,玩家不需出門即可以感受與朋友(網友)們聚集欣賞演出,還能順便解任務拿紀念道具、更可以上官網下訂演唱會 T-shirt 來穿。在當時,看這場演唱會是免入場費的,購買紀念道具使用遊戲幣,而演唱會 T-shirt 則需要花費美金。而未來,如果 r/FortniteBR 的加密貨幣 $MOONS 整合到遊戲界,那麼從購買道具到生活中的紀念衣服、甚至虛擬演唱會的入場費,都可以用這一種貨幣作為支付;甚至當其他遊戲像是 PUBG(吃雞)、LOL(英雄聯盟)也能整合 $MOONS,也許下一個世代所有線上娛樂之間壁壘都會消除、點對點的裝備交易等等說不定也能實現。在 PUBG 賣掉一組裝備,再用賣得的代幣去買 LOL 的外觀……說不定將不只是想像而已。

而在 Reddit 上開啟 Vault 等於直接開啟一個以太坊錢包,使這兩個數百萬用戶的 Reddit 子板塊用戶馬上成為以太坊用戶。如果這項服務拓展到 Reddit 總共 13 萬個以上的子板塊,這讓人對以太坊的未來充滿期待。


Sponsors

Aave 是一個開源非托管的借貸平台,為用戶提供抵押借款與儲蓄生息的服務。另外也提供閃電貸 (Flash Loan) 讓開發者可以在一筆交易內無需抵押的借款。歡迎透過 TelegramDiscord 或 Twitter 聯繫他們!

Dapp Pocket 是加密貨幣電子錢包 App,讓你方便的支付虛擬貨幣、使用多種 Dapp 和使用 DeFi 存款生息。


本報告非投資建議。感謝收看,喜歡的話請馬上訂閱,於每週二收到 DeFi 每週報告😊

Dapp Pocket專欄/ DeFi 週報 [3/31 ~4/07]

By Dapp Pocket/ 區塊誌授權轉載

(一)本周大事紀

重磅收購:幣安 4 億美元收購 CoinMarketCap

幣安官網已證實於上月 31日了完成一筆重磅收購案,完成了對目前加密貨幣市場最大數據提供商 CoinMarketCap 的收購。官方雖未公開實際收購金額,但一般認為此收購案估值高達四億美金。根據 Crunchbase 的數據,這將是 Binance 的第五次重大收購。

CoinMarketCap 是業內最受歡迎的加密數據來源之一。 據 SameWeb 稱,儘管有人懷疑它有高沖洗交易之嫌,但該網站每月仍被 3700 萬用戶使用。

然而,此次併購案在業內的反映可說是喜憂參半。對於交易所與中立數據提供商的結合,用戶難免會對其未來公正性表示擔憂。

其中 OKEx 前營運長現在為加密衍生品平台 ACDX 創始人的 Andy Cheung 就對此次的收購提出較嚴格的批評。他說:"我能理解這項交易未來的潛在收益龐大。但老實說,當你經營一家交易所並且同時是 BNB 的最大持有者時,如何使投資者相信 CMC 的排名和交易量是真實的?"

Source:

DeFi 市場強心針!Coinbase 向 Uniswap、PoolTogether 挹注百萬美元 USDC

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龍頭 Coinbase 4 月 1 日宣布,已在以太坊上兩大最受歡迎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程式的資金池中存入價值 110 萬美元的 USDC 穩定幣,這兩大應用程式分別為Uniswap 和 PoolTogether。

"我們希望靠 USDC 提供關鍵的基礎設施,好讓去中心化金融能成長,並且與現有的金融產品競爭。"

Source: https://blockcast.it/2020/04/02/coinbase-deposited-1million-in-usdc-stablecoins-into-the-pools-powering-two-of-the-most-popular-defi-apps/

Balancer 的新 Dapp 可能會重塑當今 DeFi 格局

Balancer,一家非託管式資產組合經理和流動性提供商,於4月1日宣布推出其代幣交易與資金池管理 Dapp。本質上而言,用戶可以在該平台上進行 ERC20 貨幣的交易,有點類似 Uniswap。並且,Balancer 讓用戶能創建自己的資金池,且能夠透過像交易人提供流通性來維持資金平衡。在其服務正式啟動三天內,流動資產管理/交易協議現已達到19萬美元的流動性,分布在16個不同的資金池中,交易量達1.6萬美元。

Source: https://decrypt.co/24106/balancers-new-dapps-could-rebalance-defi-landscape

這幾週股市與加密貨幣關聯如何?

儘管許多人認為加密貨幣的走勢與股市相關,但至少自 3月14號以來,這樣的說法並不現實。在黑色星期四接連兩天的暴跌後,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市場目前逐漸回穩。上週比特幣行情大約站穩 6000 美元,而截稿為止已重新站回 7000 美元,也帶動以太幣等主要貨幣的漲勢。而儘管聯準會一連串救市手段,美股行情在這段期間卻能是跌跌撞撞,與道瓊指數對比,比特幣在3/13至截稿已漲回34%,而道瓊指數則高低波動約呈現平盤。

Source: https://decrypt.co/24478/stocks-bitcoin-go-opposite-directions-week

AAVE 宣布新功能和生態系統補助計劃

AAVE 近期整合了對於更多 web3 錢包的支援,即 WalletConnect 和 Ledger。自從主網上線以來,他們持續在優化使用者體驗,像是日前 AAVE 就整合了資金總覽頁面,讓用戶能更容易理解平台上任一資產的波動情況。 這個直觀的儀表板包含重要信息,例如超額抵押率,清算罰款,資金效率(utilization)等。

至於補助計畫(grant program),在這個廣泛的加密生態體系中,許多項目都利用自己能提供的資源各自在自身網絡中培育新創團隊。在 4月2日,AAVE 也推出了平台首個基於 aDai 的補助計畫。有分析師認為,AAVE 能在廣泛的 DeFi 領域持保持領先,因為他們在社群開發上有很強的掌握力,且很有可能在他們的社群中培育出下一個世代的金融新世代。

Source: https://defirate.com/aave-grants/

BNB 借貸上線在即,Kava 將給 DeFi 借貸市場帶來何種機遇與風險?

借貸是 DeFi 的一種形式,與其所在的不應有太大關係。然而,目前幾乎所有的借貸類應用都是在以太坊上開發和使用。由於跨鏈技術的不成熟,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借貸也只能圍繞 ERC20 代幣進行。而在所有的 ERC20 代幣中,有足夠的流通和應用的也僅僅局限於 ETH。鑑於以上兩點原因,使得借貸項目在實際發展中受到極大的限制。

不過已經有很多項目在嘗試解決這類問題,試圖將更多的資產引入借貸市場 Kava 就是其中之一。Kava 是幣安 Launchpad 支持的首個 DeFi 項目。目前 Kava 正在開發一個支持多資產抵押債倉(CDP)的平台,並優先支持 BNB 生成穩定幣 USDX,其借貸邏輯與 Maker 基本類似。選擇 BNB 作為首先支持的加密資產,流通性是首先考慮的因素。目前已經落地的 BNB 應用高達31 種,BNB 作為資產流通價值的載體,Kava 可說是在汲取整個幣安生態的價值。

然而,這之中還是存在風險,例如像 BNB 持幣的集中性過高,可能導致大入容易在二級市場砸盤或拉盤等造成市場不正常波動的危機;而作為去中心化借貸協議的 Kava,與中心化代幣 BNB 的結合是否能找到互利的平衡點也遭受不少質疑。

Source: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083295473344.htm

USDT 發行量遽增,發生什麼事?

儘管目前全球景氣低迷,USDT 前陣子發行量大增,根據行業新聞匯總機構 Unfolded ,該資產的市值已超過60億美元,且僅在過去兩週內就增加了10億美元。在一個價值不到2000億美元的行業中,此類流入顯然是巨大的。

衍生品交易所 FTX 和比特幣量化基金 Alameda 的首席執行官 Sam Bankman-Fried 指出,最近讓 USDT 需求量大增的原因可能有三,分別為大量"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場外交易者大量收購 USDT、USDT 被作為 BTC 的對沖資產而需求量大增、以及人們以 USDT的價格出售 BTC 以降低風險。

Source: https://cryptoslate.com/whats-really-going-on-with-tethers-exploding-supply-crypto-exec-tells-all/

Celo CTO 親述「去中心化 Libra」願景與運行機制

Celo 是一個開放的平台,致力成為任何擁有手機的人都可以使用金融工具。該平台最初的重點是解決金融普惠性問題:全世界 17 億人缺乏獲得金融服務的途徑,這使得通往繁榮之路更加困難。因此 Celo 目標打造一個能夠知道對方手機號碼就能轉帳的金融環境,與 Libra 類似,都是希望創造一個全球性、普世型的代幣與消費模式。

4月2日,Celo、真本聰、和 HashQuark 聯合舉辦了 Celo AMA 活動,本次 AMA 邀請了 Celo CTO Marek Olszsewski。在 QA 環節,他詳盡的解答了參與嘉賓對於 Celo 各種面向的提問。其中,包含 Celo 的願景、團隊經歷、與以太坊的競合關係、以及經濟模型等等。

Source: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485282812201.htm


(二) 數據指標

本週數據採計自 2020/3/31~4/07,價格擷取時間以中午 12:00 為原則。TVL 指 Total Value Locked,即有多少價值鎖定在該平台中,是觀察平台規模很好的指標。數據來源為:DeFi Pulse、CoinMarketCap、Maker 官網、Compound 官網、AAVE 官網。

DeFi 借貸平台規模

DEX 規模

Dai APR

Coin & Token Value


(三) 大老觀點

Jeremy Allaire:十分樂見加密貨幣產業不只能往 BTC 發展,也能朝著 USDC 的方向努力

USDC 發行商 Circle 創辦人 Jeremy Allaire 在推特上慶祝 UDSC 正式突破 700萬顆的流通量,同時也發表了他對目前穩定幣市場的看法。他認為尤其是 USDC,大部分穩定幣在全球市場中都越來越引人注目,並且對這個趨勢的持續感到樂觀。在新冠肺炎危機下,全球經濟形勢緊張會使人們自然的大量兌換美金來儲蓄,但這將帶來更嚴重經濟蕭條。而加密貨幣正是為了解決此問題而誕生,Jeremy 在留言中說到,看見世界各地的企業能否懂得他們用的貨幣是以何為基礎將十分有趣,並且期許加密產業不僅能朝著 BTC,也能往如 USDC 的數字貨幣發展。

Rune Christensen:這是自給自足 MakerDAO 的三本柱

隨著上週三在論壇發布的帖子,Maker 創辦人 Rune Christensen 本週在推特上發表了他對未來自給自足的 MakerDAO 之觀點。Maker 官方部落格對其做了進一步的論述。文中指出,成為一個能夠長期治理的自給自足 DAO 有幾大關鍵要素:

當選付費貢獻者(Elected Paid Contributors, EPC)。隨著 Maker Foundation 減少其影響規模,越來越多平台的運作需仰賴這些勞動力。EPC 們將以完全透明和橫向的組織形式運作,並通過治理直接獲得報酬。 EPC可能包括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安全顧問,法律顧問以及其他必要角色等等。

Maker 改進提案(Maker Improvement Proposals, MIP)。如同其他區塊鏈改進提案(BIP,EIP等),MIP 為社區成員提供了一種機制來定義關鍵問題,並能夠建議對如何對系統進行更改與增減。然而,與其他 BIP 不同的是,MIP 對當前 Maker 治理流程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必須進行嚴格的結構化和形式化以避免任何歧義(ambiguity)。

投票代表(Vote Delegates)。隨著社群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有 MKR 持有者在建設生態系統上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通過引入投票代表,所有 MKR 持有人都能夠透過投票來表態自己對特定問題的意見,這賦予他們更大的項目代理權和所有權,並進一步分散整個平台的管理權。

Source: https://blog.makerdao.com/what-will-maker-governance-look-like-after-complete-decentralization/

富爸爸作者:什麼年頭你還存錢,瘋了嗎?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 Robert Kiyosaki 日前在一則推特中表示了他對美國大量印鈔的意見。他認為 QE 每天釋出的 1250億美元可謂是假鈔,並且倡議說在這個零利率的時代去存錢根本是瘋了。要存的話,也要存黃金 — 上帝的錢,或是比特幣 — 人民的錢。

Ryan Sean Adams:Staking?我都叫它以太坊的首次債券發行

Mythos 創辦人 Ryan Sean Adams 在其推特上發布了一則推文,他觀察未來對 ETH2 PoS 機制挖礦的收益率,認為這報酬率簡直堪比購買債券了。根據其參照的 ETH2 計算器,如果用一百萬顆 ETH 進行 Staking,年收益率甚至有 15%。


(四) 我們的觀點

加密貨幣與 DeFi 平台持續成長

過去一週整體貨幣市場迎來自 3月12日暴跌後最大的漲幅,波動性資產以 BTC、ETH為首,主要貨幣都有超過 10% 甚至 15% 的週漲幅量;DeFi 平台的流動性也大幅上升,Compound、AAVE 和 Maker 的總鎖定資產漲幅都超過 7%,也連帶著各治理型代幣的漲勢,如 MKR 有 4% 的漲幅,AAVE 的 LEND 更是飆升 12%。

過去幾週,加密貨幣的波動時常可以感受到跟股市相互關聯,當美國祭出強力救市政策使美股激漲時,加密貨幣也能乘著順風車而行;令人欣慰的是即使是過去一週美股再度走弱,BTC 與 DeFi 的表現卻依舊強勢。更重要的是,即使全球經濟看似落入壕溝,在加密貨幣圈的投資與發展態勢仍未止歇。對於價值型投資人而言,這或許是比帳面上漲幅更加最樂見的情況。

雖然差一個字母而已,但 USDC 與 USDT 大不相同

幣圈新手常搞混的 USDT、USDC,雖然都是綁定美元的穩定幣,但其背後運作機制、發展態勢與應用情況卻大不相同。本週兩者都迎來相當大、但給人的感受卻大不相同的消息。

USDT 本週發行量正是突破 60 億美元,本來這應該是好消息,但如前文所述,在這個景氣相對冷清的環境下,這麼急切的廣發新幣顯然不是很合乎常理的行為。在不願意定期給予監管單位報告的前題下,也不免讓人擔心 USDT 背後運作模式是否有所異常。

而 USDC 的總市值則是持續平穩上升,並在本月 4 日首次突破 7 千萬美元。儘管市值上還遠不如 USDT,USDC 的應用以其對於整個 DeFi 市場的重要性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包括其兩大發行商 Circle 和 Coinbase。前者積極經營其社群,後者成立 USDC Bootstrap Fund 對 Uniswap 和 PoolTogether 的挹注大量資金。監管部分每月提供由會計師認證的報告,讓其資金與營運狀態透明化。就加密貨幣應用與投資人的觀點而言,或許其市值追上 USDT 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中心化交易所對 DeFi 的影響力逐漸上升

過去幾週,從 Maker 開放使用 USDC 作為擔保抵押品、幣安支持的 Kava 平台的出現、以及 Coinbase 對 Uniswap 的鉅額投資,似乎在這些原本應該被視為去中心化的模板,無論是借貸協議或去 DEX,都逐漸蒙上一層中心化交易所的薄紗。

儘管我們知道 Maker 對 USDC 有做安全控制、儘管 Kava 能否真的發展如 Maker 一般的成功也是未知數,但當我們看見幣安、Coinbase 藉著投資、扶植、甚至於自己旗下另起新 DeFi 事業,巨大的中心化交易所使用著他們熟悉的商業模式,正再將他們的影響力逐漸擴張至 DeFi 世界中。目前而言,或許還看不出什麼問題,中心化交易所運用他們的資源與財力支持 DeFi 快速成長當然是好事,然而如果有一天人們想透過去中心化平台進行交易,卻發現它背後放著幣安的招牌,這是否是我們所期待的去中心化金融世界?


Dapp Pocket — 加密貨幣支付和理財 App

本報告非投資建議。